




2022-07-20 10:39:11
阳新采茶戏是一种流行于湖北省阳新县优秀的传统戏曲剧种之一,是古老的幕阜山区茶歌孕育出的有地方特色的歌舞戏,历经传承、挖掘整理逐渐形成的戏剧剧种,已有200余年历史。
2008年,阳新采茶戏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,被誉为"盛开在鄂东南地区一支独放的山茶花"。作为阳新县知名文化品牌具有不可取代的文化价值。
阳新采茶戏在民间又称“板凳戏”,表演者只需一张方桌、几条板凳即可表演,几乎不受环境限制。其特点是“锣鼓伴奏,人声帮腔”一人唱来众人和,节奏明快,气氛浓烈。
阳新采茶戏的大面积兴起至少在清朝中期,从已知师承关系亦可推算至清道光年间。清末民初,受阳新籍汉剧大师朱洪寿影响,阳新南部采茶戏打破老“三小戏”格局,获得发展,形成近代形式。1964年得到湖北艺术学院杨匡民为首的专家组帮助,对阳新采茶戏进行了系统挖掘、整理,并增入管弦乐伴奏。1965年成立了阳新县采茶剧团,这一时期和上世纪八十年代,出现了乡村采茶剧团空前发展盛况,一百多出传统大小剧目,在各地多次演出,受到人民群众热烈欢迎。
从1982年至今,阳新采茶剧团先后创作演出了《闯王杀亲》、《张无奈拾印》、《三姑出官》、《山中一片云》和《载梦的小船》、《风雪配》等大型采茶戏。
阳新采茶戏表演角色分生、旦、净、丑。戏曲伴奏属打锣腔系中的板式变化体,主要由正腔类、采腔类、击乐类三部分组成。
阳新采茶戏乐器包括大框锣、低音钹、马锣、小锣、堂鼓、牙板、大竹筒或木鱼等。牙板、堂鼓由“打鼓佬”操作,大框锣、低音钹由“打夹手”操作,小锣和马锣各一人操作。县专业剧团成立后,设置了以高胡为主奏乐器的小型民乐队,乐器包括茶胡、月琴或琵琶、二胡,并增加板鼓、京锣、高音钹、小帅锣、云锣、小钹、水钹、碰铃等,这些不同音色的打击乐器,根据情节需要分别使用,其中茶胡为自制乐器。
阳新采茶戏,以她悠久的历史,浓厚的文化底蕴植根于阳新这块沃土之中。为了使采茶戏这个古老的剧种得以传承和发展,阳新县人民政府和保护部门制定了“加强对全县乡剧团以辅导和支持力度,重点保护和支持专业剧团”的长远保护规划,使阳新采茶戏得到了很好的传承和保护。